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主題五:Recruiting and Selecting Principals

目前預測在接下來的四或五年內美國將會有一半以上校長退休。瞭解到不同的有效領導,很多校區開始檢討沒有系統的聘用制度,強調技巧性、更全面性、和周詳的聘用和甄選過程。

一、校区在甄選校長應該考慮什麼標準?
在全國中學校長協會建議勝任校長一職的人能力包括问题分析、組織能力、果斷、有效的表达能力和壓力的容忍力。除這些傳統要求之外,個人的才能也考慮在內。Richard Ihle(1987)稱之為令人不安的傾向「學術證明加重個人的質量」。所以NASSP開發了校長在學校和社區專業領導角色的規則說明。 根據教育研究和提昇校長選拔指導辦公室(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Principal Selection Guide)校長一定要明確清楚的表達自我的遠景和價值觀,以改變和回復學校的氣氛。校長應該有堅定、創新和熱誠的心願意和能面對問題,尋找機會啟發學校社區朝向好方向。校長必須為學校進步的催化劑和捍衛者。

二、如何證明和促進候選人的聘用制度?
初期和有潛能的候選人,特別在當老師時就顯露出行政能力的才華。Ihle(1987)表示應減少自由選拔或聘用的傾向。要確保一致性的聘用目標和訓練,應有訓練搜尋小組開發。Mark Anderson(1988)強調「應用、記錄、採訪和評估數據」,可以幫助查明申請人的標準和能力範圍。擴展搜尋委員會包括父母,老師、學生、社区成员和民意調查有值得做的校長特徵,讓每個人都參與新任校長的選拔。

三、校区採取什麼創新步驟來招募有潛能的校長?
為了擴展合格候選人資格,校區採取訓練計畫、生涯途徑和實習並且外部補充。STAR(Selecting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ve Recruits)計畫,辨認并且訓練「從區域種子老師中挑選潛在校長」。教學單位教導有經驗的行政人員,但每位參與者先要上一周的實驗課程,表現出興趣的候選人完成散置與教育領導工作坊的實習。Anderson描述另外一個區域提供全時制的實習制度,當管理者的助理,以便接觸到潛在校長所面對的真實行政情況。延長實習(六個月到一年)為候選人和選拔人提供其它可貴的经验和資訊。

四、怎麼樣是公平和全面的徵選?
在選擇過程中,一個訓練者在不同的團隊應考慮收集許多信息來源。Anderson(1988)問每個候選人「同樣,預先安排好的和想好的問題」。他补充說, 「有效的採訪包括模仿,书面練習和情境問題」。在某個區域要求申請者完成半頁的文章問答挑戰,有關的問題包括:「你在怎樣將學校組織變動到您展望改變中?」或「什麼是領導和管理關鍵語詞?」在NASSP的主辦評估中,參與者參與設計模擬學校的真實情境。練習也包括無領袖的小組、實情調查、壓力測試和單獨面試。評估中心的結論不僅引導潛在的雇主,而且幫助潛在校長依據個人的優缺點精選適合自己的實習和畢業課程。後續取向和評估做法可以協助新任校長越來越熟練在他們的工作。

五、婦女和少數族群在學校管理中扮演什麼角色?
David Coursen and others斷言「婦女和少數族群参加執行學校的程度是一項真正的教育承諾達到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孩子能辨認同性和種族領導角色的地位。 而且,各種各樣的人在擔任顯要角色開始有負面的刻板印象的破壞。在1987至88年的一項由C.Emily Feistritzer的調查中發現只有6%的黑人校長、24%校長為女生,而且這些個別的案例通常都在邊緣化或麻煩的學校。在優秀國際的教育管理委員會中確保推薦一些少數群體和女候选人,提供獎學金、同儕協助和经济援助和嚴密服從地監控支持行動。支持行动的創立导致更多婦女和少數群體加入校長的角色。

心得:
從以上文章得知長遴選委員會組成成員的重要性,最好能包含教育行政機關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校長代表、校長專家與社會人士等多種類別的代表。同時需要提供委員會成員對校長遴選的應先備有的概念與參與細項,讓相關測驗與雇用者及校長候選人瞭解校長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優劣勢。最重要的是我國遴選校長應該提供校長候選人實習的機會,減少他們往後上任時出錯的機率。縱上所述,校長應具備組織、溝通、決策、領導能力外,也需專業與特質,並有果斷與創造力,促使學校朝積極正面方向發展,並通過遴選,由各縣市各自選出中小學學校校長能兼顧地方性,且容易融入地方文化,為免除政治力介入校園與遴選出的校長為政治酬庸的狀況,使得校長能公平被遴選,專業領導更得心應手,制度化校長的遴選標準、評估制度與建立校長證照制度有其必要性,客觀的遴選出合學校需求、配合社區發展、並能夠帶領學生朝優質教育目標之願景努力。

文章聯結:Recruiting and Selecting Principals
http://www.ericdigests.org/pre-929/principals.htm

第五週:從特別權力關係看我國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讀後心得

本文以特別權力關係的觀點來看我國中小校長之評鑑與甄選,特別權力關係簡而言之便是為了使國家主權行使,特別規定某些身份的國民必須放棄其部分對基本權的主張,包括部分的制度性保障和防禦權等。而由特別權力關係理論所賦予這些指標的時代意義,便顯示出校長儲訓任用與專業發展、評鑑制度建立之急迫性與必要性,因為無論是校長之特別權力評鑑指標中的計畫、組織、管理、教學視導、公共關係,亦或是校長之特別權力甄選指標中的領導能力及專業能力,皆需在遵循法源與道德規約的過程中,以校長之專業知能為基礎、實際面向學校場域為核心,並以服務領導為理念、永續發展為目標而達成。


當代在基本人權保障的憲法規範意旨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支配地位已告退潮,例如檢討學生在學關係的司法院釋字第三八二解釋,對於營造物利用的特別權力關係理論,即產生重大的衝擊。由於公立學校被定位為無權利能力之營造物,屬於各縣市政府的派出機關,意謂公立國民中小學欠缺獨立性,必須忍受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適法性與適當性監督。有鑑於此,民間教改團體倡議學校公法人化,以擺脫各項人事、會計等法規上的控制。依其建議,公辦法人化的經營方式,是指由政府出資設立學校,但賦予學校法律上獨立的權利能力,使學校成為公法人,具有財政及人事上的自主性,政府不負實際經營的責任。學校的營運可由政府代表、學校代表與各個社會團體推派代表組 成校務會議,負責學校的經營與維持。

在人事自主權方面,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校長的定位與選任問題。在過去的學校組織法制上,公立國民中小學是採行首長制。雖然如此,校長一方面擁有極少的人事任免權及學校事務自主決定權,因為在中央集權管理下,校長必須遵守各種行政命令及函示的管制;另一方面,在法令規章的要求下,校長享有極大的行政裁量權,以監督教師是否確實執行上級機關的教學要求。在此意義下,校長的角色比較像是「局長的部下」與「教師的長官」,而不是「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因此,校長成為學校教育科層體制下一環,並且扮演關鍵性角色,承上級之命監督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得原應支援教學活動的學校教育行政系統,反而成為宰制教學部門的威權體制。

文章聯結:從特別權力關係看我國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
http://www3.nccu.edu.tw/~mujinc/journal92/5-15.pdf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主題四:介紹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NPQH)

一、什麼是NPQH—源起與特點
NPQH(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即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是1997年英國所創建的新任校長培育計劃,其為校長職前培育的一套制度,亦是作為擔任校長所必備的國家證書。此制度主要是基於促進學校的改善為初衷。2004年一月時,校長資格檢定成為所有初任校長皆須參與的培訓,而英國更設定另一目標,就是於2009年時,所有通過NPQH檢定者方能有資格成為校長。NPQH具有以下特點:
1.是以「全國校長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為根本
2.是由「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所掌理, 重
視領導與管理實務的教育
3.是一項以自我學習為學習方式的制度,任何學校類型或層級的老師皆可加入
4.具有實務性、挑戰性與不斷更新的資訊
5.具有數種學習方式,包括:面授、線上學習、資料閱讀、參觀學校以及同儕 和
導師支援。
6.重視學校的改善
7.設定嚴格標準,但標準是建立於學員先前成就表現及能力上
8.提供新手校長發展他們領導與管理能力的基準線

二 、NPQH的培訓目標
NPQH的課程內容含括全國校長所明列的主要領域,以培養校長的自信、技能與專業知識為目標,使初任校長能有效與學生、學校成員及社區進行溝通傳遞。

三、完成NPQH所需的時間
由於NPQH乃是著重於個人需求與個別訓練方式,因此完成受訓的時間端看學生已經有的資格、經歷、技巧與專門知識而定。最快的時間為六個月完成培訓課程與測驗,但一般預期學員會需要15個月以上完成。

四、受過NPQH訓練與合核檢定者對學校有何助益
NPQH攻讀者將會具有以能力:
1.學習新的概念與策略,並試著將其所學應用於學校
2.以當前學校改善為優先
3.從完成他們現今的角色中得到支持
4.與他校同事共建互助網絡

五、攻讀NPQH者須具備什麼科技(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技能?
NPQH的學員須具有使用網路與最基礎的ICT技能,並確保家裡與學校都有網路設備,如此方能使用線上申請入學。除此之外,教材也會放置於網路上,學生也必須與導師和同學利用線上學習、參與討論並加入Virtual Heads的學生社群。

六、NPQH學費標準
NPQH的學費依課程不同而有異,主要區別在於有無受訓:
1.發展(含訓練)與最終階段=3,070英磅
2. 發展(不含訓練)與最終階段=2,270英磅
另外在以下單位服務的學員,將由國立學校領導學院為在補助80%的學費:
(1) 公費補助學校,包含幼兒學校(Maintained Schools)
(2) 非公費補助之特殊學校(Non-Maintained Special School)
(3) 學生收容處(Pupil Referral Units)
(4) 市立科技學院(City Technology College)
(5) 專科學校(Academies)
(6) 地方教育當局(LEAs)
其他於私人學校服務者,則期盼能由顧主或贊助單位給予補助。

文章聯結:1.Introduction to NPQH
http://www.ncsl.org.uk/programmes/npqh/index.cfm

第四週: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NPQH)及運作評析

從NPQH制度的誕生與演化,我們不難看出英國政府對於校長培訓制度關注與重視。

從 OTTO(單期訓練研習)模式到NPQH制度的催生,中間歷經師資培訓局時期、NCSL(國家學校領導學院)等不同的階段,英國校長制度的培訓隨著時代環 境的變遷、理論主義的興衰,逐漸衍生出不同的面貌和主軸。從這段演化的歷程,可以發現NPQH的成長是一種動態的模式,一種具發展性的模式,它是因應現 況、需求等不同環節而生的產物,對於改良校長培訓制度具有關鍵性的助力。

其中,NPQH的制度具有下列幾個重要的特性:
1. 運作流程是動態性的歷程:「具體經驗→有結構的省思→概念化→實驗→新經驗→具體經
驗」的循環圈,不僅突顯Kolb的經驗學習模式,同時也呈現領導具有變動性、實驗性的特
質,正如計畫的實施,往往也是在歷程當中不斷的調整與修正。
2. 制度著重同時理論與經驗:除了經驗知識之外,NPQH也著重理論知識的養成,企圖融合理論
與實務二者,多方面擴充校長領導的專業知能。
3. 培育方式多元且具實務性:除了專業知能之外,此制度還融合了「虛擬訓練」和「面對面的
訓練」,有助於校長在就任之前的心態調整與實務演練,增進應變之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NPQH制度可以反思我國校長培育制度的優與劣、利與弊,著實值得你我省思。

文章聯結:NPQH模式系統對我國校長培育制度建構啟示
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1principal/NPQH.pdf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主題三:Five Key Issues in Restructuring for principal 讀後要點整理與心得

文章簡介:

本文指出校長重新調整學校結構的五項重要的關鍵因素,分別為:
1.發展學校事務計畫的遠景(如教務、訓導、輔導、總務、會計及人事等)。
2.確認教學評鑑或績效的評估指標。
3.得到學校周邊社區的全然支持。
4.校長對自身角色和能力的重新認定,成為一個主動的促進者。
5.重新調整學校舊有的組織模式運作時,要更留意或關注學生在處於新的或危機中的需求。

文章內容:
1. 思考系統:從學校事務計畫到遠景
多數學校通過開發計畫或計畫來重新調整學校,其中包含新的管理模式、具體時間表、綜合性課程或高科技實驗室,教育工作者逐漸釐清學校再造重為一套思考系統,應以遠景貫穿這一系列看似分離的計畫,學校要有點引導遠景的發展。教育工作者要發動全校師生組織及重建遠景,變動的準備也是重要的關鍵。
2 .動態的評估結果
教育績效與評估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學習得的技能與應用能力,而評估結果為了引領課程的方向與建立實務的教學方法。學校課程設計應以學生及其需求為本位,整合理論與實務,並發展學習成果與評量策略,進而達成學校教育的真正目的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
3.學校為開放系統
4.校長與權力間的關係
5.面對在危機中的學生之挑戰:
文章連結:Five Key Issues in Restructuring for principal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2-4/five.htm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第三週:[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讀後心得

面對快速變遷的科技創新世代,比起過去的校長,現今的校長面對諸多高難度的挑戰與專業能力的嚴峻考驗,因此校長培訓就顯得日趨重要,如何增進學校領導者的專業能力與素養為各國所致力的目標與教育進步的重要依據,因為有怎樣的校長,就會有怎樣的學校。文中提到英國NCSL的設置是植基於學校實務趨向,提供英國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及其他學校的行政領導者第一次的專業支持認知,藉由卓越學校組合提供跨文化的意見交換,透過最好的領導經驗來帶領學校領導者。所以個人覺得此文有幾點啟示:

(1) 建立本土化的培育課程,推動先訓後選模式,先培育人才,讓人才有充裕時間參加培育課程,而後再參與校長甄選與遴選。

(2) 建立一套完備的校長培育制度與權責單位負責培育工作,重視校長性向與能力的培養,也應增加校長的實習導入課程與師傅校長的帶領。

(3) 結合大學資源和其他高等教育的力量,應訂定本土化與國際化並重的評量制度,建立校長證照位階、證照認證的流程、證照使用期限、換證標準等規定,以作為校長制度的評估。

(4) 在各國校長培育課程中,設計師傅校長的引導制度,最好能讓學員集中住宿長時間的學習,提供更多同儕交流的機會與平台。透過輔導校長的引導,提供了雙方不論是學校經營或是行政管理的溝通與交換意見,延伸了彼此學習的機會。

(5) 時時提醒校長修與接受新知,才能不斷自我超越,也能帶領學校創造自己的價值專業,因此要建立一套校長專業發展機制,有效的提升校長專業能力。

(6)校長進修制度的明確化,讓學校領導者重視並積極的參與在進修活動。
綜合上述意見,培訓校長必須要具備「三」制: 1.本土化、國際化的任用的培用制度;2.完備、專業校長培育制度;3. 積極、持續的進修制度。

[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文章連結:http://www3.nccu.edu.tw/~mujinc/conference/4-9.pdf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主題二:香港擬任校長培訓課程(小學及特殊學校)探究摘要與心得

課程背景--「校長持續專業發展的理念架構」依據以下抱負和使命推進 :
抱負: 透過持續專業發展,確保校長的才能得以不斷提高,成為專業的領導和行
政人才,使學校每一名學生都能達致全人發展。
使命: 使校長成為能幹的學校領導人,使學校成為充滿活力幹勁並具問責精神的
專業學習社群,以面對不斷求取進步的知識型社會的挑戰; 以及建立校長
之間互相交流支援的風氣,並盡量提供機會,讓校長參與持續專業發展活
動。
教育署在2002年2月至4月期間諮詢了教育界有關校長持續專業發展的安排。教育委員會轄下的校長專業發展小組經慎重考慮所收集到的意見後,建議接納載於《校長持續專業發展》諮詢文件所提出的各項建議如下:

(1)擬任校長: 由2004/05學年開始, 擬任校長必須同時符合有關的晉升條件及獲得校長資格認
證, 才會被考慮聘任為校長。
(2)新入職校長:由2002/03學年起, 新入職校長在入職後首兩年必須: (i) 修畢特定專業發展課
程;(ii) 因應個人及學校的需要, 參加持續專業發展活動;及每年向辦學團體、校董會或法
團校董會提交個人持續專業發展資料冊。
(3)在職校長:每年須參加約50小時的持續專業發展活動, 而在三年間, 應至少參加150小時的活
動。同時必須參與以下三大模式(有系統學習、實踐學習和社會服務)的持續專業發展活動 :

課程元素:
香港教育學院與前線校長及外地機構發展了廣泛的聯繫,希望在致力推動校長培訓工作的累積經驗及基礎中,精益求精,在此課程中加入了以下元素: 1.組成跨學系的培訓隊伍,並吸納更多優秀的前線校長及其他專業人士;2.發展「以需要為本」的教學模式,結合學員的自我需要評估,貫串整個學習歷程。其行動計劃的實踐,亦應回應其本身的需要評估;3.發展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每個單元都 由學者及經驗校長共同上課,讓理論和經驗可以互相印證;4.發展導師進行小組及個別指導的模式,特別是讓學員從導師身上理解到一位出色的校長的修養和風範;5.為擬任校長提供多方面支援,包括同輩網絡支援、學習資源方面的 支援等。

課程內容:
(1)策略方向及政策環境: 反思校本管理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實踐上的挑戰、發展所需的領導才
能。
(2)員工及資源管理: 從教育經濟學及教育行政學的角度,視教育為一個產業,嘗試分析教育產業
的特徵、探討教育產業的經營及管理策略,並以成本效益、規劃、控制及審核的概念,檢視學
校不同的資源運用與提升學校教育及競爭力的關係。
(3)學與教及課程: 課程改革的情境中如何承擔校長的課程及教學的領導的角色
(4)質素保證及問責: 將質素保證及問責放在國際及香港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看其理念、實施模
式、及成效特色的轉變,反思不同質素保證模式及機制的運用及其限性。然後,由校長角度及
組織學習(行動學習)理念出發,理解及掌握校長在建立校本質素保證及問責機制的角色、責任
及所需的不同領導技巧和理念,並能有效管理及帶領學校外評及自評的互動關係及其在保證及
問責的效用。
(5)教師專業發展: 理解視導聚焦的方式及評量教師能力的基準。
(6)對外溝通及聯繫: 介紹學校如何引入家長參與,並積極與社區聯繫,讓彼此共同為學童成長,
追求卓越。
(7)行動研究課程: 著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並重視反思、參與、交流、和改進。

心得:
香港為國際性大都市,曾長期為英國的殖民地。課程目標使校長具備所需的知識、技能及態度,成為稱職領導者。通過培訓認識自身的優勢和改善之處,確立改善目標。對台灣校長培訓的啟示:(1) 政府推動,制定強而有力的配套措施:在政策上,成立政府、專家、校長、社會人士參與的專門“校長培訓及發展工作小組”制定計畫;在經費上提供經費保障展開調研工作。;(2)培訓目標明確,系統性強:課程安排有系統、教學要求明確。;(3)重視來自不同領域專業人士、實踐工作者的意見及建議: “校長培訓及發展工作小組”有大學學者、基層校長、社會人士、不同背景的課程督導委員,學員經驗專題研究,也可挑選商界及政府官員;(4)注重校長個體需求,重視改變校長行為和觀念:(1)事先對校長需求評估,掌握校長需求,有效的組織教學。(2)強調結合實踐,提供時間研究,讓校長找出改進方法。

文章連結:香港:擬任校長培訓課程網站
http://wm3.nccu.edu.tw/learn/index.php

第二週閱讀心得:「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之應用」

本文文獻中指出,校長身為一校之長,因此一套健全的完善培育的具體策略,才能培育出具備校長知識、能力、心向、信念、價值觀、教育理念及行政哲學理念的好校長,同時校長還須肩負學校經營實務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所以以「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為核心架構搭建起理論與實務間的橋樑,並發展出以問題本位、目標導向、知識管理、校長領導、反省思考、創新經營及創意學校等豐富優質校長之育成與訓練系統之強化為核心理念,從而建構出一套校長專業發展的學習系統而達成。

本人認為再優秀的校長也要不斷的專業成長,身為學校的領導者應有持續專業成長的自覺,以具備適應環境變遷的能力。隨著時代不斷的更迭、環境變遷的快速,校長的角色日趨複雜,因此,校長應具備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發展與自我更新的發展與能力。所以透過平日專業成長來培養反省實踐能力的具體作法,包括專業對話(對象為專家學者、學校行政同仁、教師)、參加讀書會(成員為校長同儕或不同行業者)或成長團體、養成閱讀的習慣、寫作、寫日記、接觸宗教或哲學、在職進修、行政事務軼事記錄的記載、規劃反省實踐的時間與活動、將各種學校日誌做為反省實踐的工具、將反省實踐融入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參與社區關懷、人文體驗或社會服務的活動。而專業對話、讀書會或成長團體的參與是校長較常參與的方式,然而,無論是運用何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將反省實踐內化於個人價值與態度中,才能與生活、工作結合,進而不斷地從事自我檢視。

文章連結: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應用
http://www3.nccu.edu.tw/~mujinc/conference/4-28.doc